2025綠能產業展望:綠色金融商機浮現太陽能 太陽能電廠維運 太陽能電廠建造 太陽能電廠規劃 太陽能電廠維運, 太陽能熱影像空拍太陽能建置,太陽能電廠維運,電廠維運,太陽能規劃的相關產業訊息,2025綠能產業展望:綠色金融商機浮現
五大光電公協會籲共同推動再生能源 讓環境、養殖、綠電共好太陽能 太陽能電廠維運 太陽能電廠建造 太陽能電廠規劃 太陽能電廠維運, 太陽能熱影像空拍太陽能建置,太陽能電廠維運,電廠維運,太陽能規劃的相關產業訊息,五大光電公協會籲共同推動再生能源 讓環境、養殖、綠電共好
夏季用電高峰將至 曾文生:綠能時代來臨穩定供電太陽能 太陽能電廠維運 太陽能電廠建造 太陽能電廠規劃 太陽能電廠維運, 太陽能熱影像空拍太陽能建置,太陽能電廠維運,電廠維運,太陽能規劃的相關產業訊息,夏季用電高峰將至 曾文生:綠能時代來臨穩定供電
炎熱太陽反阻太陽能發電,高緯度的低溫與長日照有另類優勢太陽能 太陽能電廠維運 太陽能電廠建造 太陽能電廠規劃 太陽能電廠維運, 太陽能熱影像空拍太陽能建置,太陽能電廠維運,電廠維運,太陽能規劃的相關產業訊息,炎熱太陽反阻太陽能發電,高緯度的低溫與長日照有另類優勢
2022年度光電設置量達2.5GW 創歷來新高太陽能 太陽能電廠維運 太陽能電廠建造 太陽能電廠規劃 太陽能電廠維運, 太陽能熱影像空拍太陽能建置,太陽能電廠維運,電廠維運,太陽能規劃的相關產業訊息,2022年度光電設置量達2.5GW 創歷來新高
政府增訂頂樓加裝太陽能板 賴正鎰籲祭獎勵制度太陽能 太陽能電廠維運 太陽能電廠建造 太陽能電廠規劃 太陽能電廠維運, 太陽能熱影像空拍太陽能建置,太陽能電廠維運,電廠維運,太陽能規劃的相關產業訊息,政府增訂頂樓加裝太陽能板 賴正鎰籲祭獎勵制度
2025綠能產業展望:綠色金融商機浮現
隨著綠電採購市場白熱化,再生能源的供需市場受到各國政府重視,展望2025年,再生能源供應將持續增加、售電形式朝多樣化發展。經濟部統計,2025年預估綠電需求至少70億度,且未來綠電需求將呈現倍數成長趨勢,綠色金融商品開始普及化。為讓國內企業能夠買得到綠電,台電已經研議「電價分艙」,將電價分成綠電、低碳電力、一般電力三大3類,並規劃2025年起推出RE30低碳電力、共計16.6億度。
根據2015年196國所簽署的《巴黎協定》,全球碳排應於2050 年左右降至淨零,而2024年全球對低碳能源轉型的投資首次超過2兆美元,但除非在2025年至 2030年期間,全球能源轉型投資每年平均投入5.6兆美元,否則將難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目標。參考《彭博新能源財經》年度能源投資趨勢報告指出,全球目前能源轉型的投資水準僅,達到步入正軌所需的37%而已。
不過,隨著全球淨零轉型進程加速,企業為了確保產業競爭力,對於再生能源的需求也持續上升。回顧2024年再生能源發展,台灣除了持續發展光電與風電外,政府也相繼透過政策與市場機制調整,提高再生能源售電形式的多樣化,以利採購綠電並滿足百分百再生能源(RE100)要求。
電價分艙啟動
為了因應企業對低碳電力的需求,經濟部指示台電研議「電價分艙」,將電力分成純綠電、低碳電、一般電力等三類,因此台電規劃自2025年起推出RE30低碳電產品,首年推出約16.6億度(含綠電5億度),之後逐年增加,2027年RE30目標量是達100億度(含綠電30億度),以因應台灣供應鏈2030年須達到總用電量有30%來自再生能源的目標。此外,台電持續推動小額綠電銷售試辦計畫,原先僅提供太陽光電,現加入離岸風電,並推出日間型、全日型及冬日型綠電商品,以滿足不同企業用電需求。
為因應再生能源主導的電力結構與交易模式,行政院在今年1月通過「電業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」[1],參考國際電業發展趨勢,整合發電、輸電、配電、售電資源,台電公司維持現行經營型態不分割,透過廠網整合綜效,提高投資效率及維持供電穩定。
KPMG政府與基礎建設、綠能產業主持人陳文正指出,這次電業法主要修正方向包括:開放再生能源售電業同業互售,增加業者經營彈性;納管併網型儲能及需量反應,明確依循法規,降低業者設立風險並擴大潛在電力資源;確保電力交易平台中立性,加強電力交易平台監管機制,確保電力市場公開透明,並得視市場發展成立具獨立性交易單位。未來,透過多元化的再生能源售電形式,將加速淨零轉型的腳步,並推動綠電市場穩定成長。
太陽能板代幣化
陳文正指出,隨著再生能源市場興盛,凸顯能源商品逐漸被發展成衍生性金融商品及期貨市場的商機,綠色金融商品開始普及化。
近期義大利能源巨頭,同時也是歐洲最大、全球第二大的電力公司 Enel Group,已經與義大利加密貨幣錢包公司 Conio 合作,在 Algorand區塊鏈上推出了太陽能電池板的代幣化產品,將太陽能電網代幣化來抵消住宅能源使用。 根據Enel集團和Conio合作的專案,允許用戶擁有太陽能板的部分所有權,無需安裝實體太陽能板即可擁有電池板的部分所有權,還可以扣除住宅電費。當用戶購買後,Enel Group 將代替用戶管理這些太陽能電池板,並調整實際的電能產量,幫助用戶抵扣他們的住宅電費。
Enel集團與 Conio合作全球第一個與帳單掛鉤的能源實用代幣ebitts,允許用戶購買在區塊鏈上創建和存儲的代幣,這些代幣代表位於不同區域的再生能源工廠(太陽能和風能)股份,透過區塊鏈讓取得再生能源變得更容易、更實惠、更永續,並降低取得清潔能源所需的成本。
未來綠電供應展望
綠電供應方面,2024年太陽能與離岸風電在開發上皆遇到較多阻力,裝置容量增加速度趨緩。太陽能發展除地面型案場已較飽和外,也受政治情況影響,開發速度不如先前。風電方面,第二階段潛力場址離岸風場已於去年陸續併網,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第一期離岸風場雖已於2023年年底與能源署簽署行政契約,但在2024年也面臨市場困境,包括高售電價格、綠電買方信用評等要求、銀行融資額度受限等議題,因而風場皆未融資到位,亦無法開始施工安裝。區塊開發第二期風場雖於去年完成競標,但隨後面臨WTO對國產化政策的爭端,及政府鬆綁國產化規範,使風場開發仍存在不確定性。雖然如此,政府持續與風電業者討論,使風場能如期併網,以利RE100企業於2030年前的綠電承諾及國內能源轉型與減碳目標。
售電方面,政府相繼推出政策與市場機制調整,使售電形式朝多樣化發展,以滿足不同類型企業之綠電採購需求。為了解決離岸風電交易市場困境,經濟部2024年開始籌備由中鋼主導成立泛官股售電平台「台灣智慧電能公司」,由台智電先與離岸風場簽訂綠電信保機制(CPPA),並透過「統購分銷」的模式,再以一站式提供企業小額採購量與年期短的綠電商品,降低採購離岸風電的門檻,協助企業取得充足綠電、達到減碳目標。
五大光電公協會籲共同推動再生能源 讓環境、養殖、綠電共好
為實現2050淨零碳排目標,蔡政府全力發展再生能源並推動漁電共生,遭質疑「漁電共生根本就是漁死電生」,甚至引發破壞生態環境、養殖漁業與弊案爭議,可能影響2024總統大選選情。對此,太陽光電5大公協會今(7日)發布嚴正聲明駁斥相關傳聞,呼籲各界團結推動再生能源,讓漁電共生達成環境、養殖與綠電三方共好。
5大公協會指出,外界質疑漁電共生場基樁影響地下水層,改變漁塭水質鹽度及加速退水速度,不利養殖,導致漁貨減少價格上升等;但目前多數漁電共生魚塭具有蓄洪功能,且養殖用水並不與是否降雨直接相關,漁獲價格則是受到多重因素影響,包括:農業人口老化導致缺工、漁民選擇性養育高獲利漁種、飼料價格上漲等不可控因素。另外,傳聞太陽能基樁使漁民無法使用牽漁網方式捕魚,事實上,多數業者已利用漁塭堤岸及引水渠道設置基樁,以避免影響大面積漁網捕撈。
5大公協會表示,漁電共生被指影響黑面琵鷺生態,但現存漁電共生開發案場皆位於既有漁塭,與黑面琵鷺主要棲息地並無影響,且業者早有共識避免開發七股台61以西黑面琵鷺生態敏感區。聲明強調,面對能源短缺和產業快速演進,再生能源被視為台灣經濟和永續建設的關鍵,應是不可動搖的事實,各界應團結推動再生能源、勿以訛傳訛。
漁電共生近日引起爭議不斷,包括: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、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商業同業公會、太陽光電產業協會、SEMI太陽光電委員會,以及全國商業總會能源產業推動委員會等5大光電公協會,今上午聯合發表聲明,從能源轉型趨勢、黑面琵鷺生態保育以及地下水層影響等3大面向,一一對外說明。
夏季用電高峰將至 曾文生:綠能時代來臨穩定供電
夏季用電高峰即將到來,經濟部次長,也是台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,今天(11日)首度錄製影片,向全民強調,將透過善用綠電、妥適配置、強化電網韌性,來確保穩定供電,他強調,台電到2030年都能維持穩定供電,要大家放心。
打開電燈和抽風機、並亮起招牌,還有夏天不得不開的冷氣,經營小吃店處處都要用電,只是近兩年,發生幾次大停電,加上核二廠除役後,綠能能不能補上電力缺口,迎接用電最高峰的夏季,業者憂心忡忡。
餐廳業者說,「南電北送還是甚麼那你會害怕,萬一沒有電的話,真的是就沒辦法做生意啦。」
台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說,「我們非常了解大家的憂心。」
老百姓的擔憂,經濟部次長,也是台電代理董事長的曾文生,首次親上火線開「電力小教室」,強調到2030年,台灣都不缺電。曾文生說綠能的時代來臨了,以今年228連假中午為例,平均每用3度電,就有1度是綠電,而為了維持供電穩定,中長期的佈建方面,也會增加燃氣機組群,來搭配綠電,並之後會持續強化電網韌性,確保穩定供電。
夏季用電高峰將至 曾文生:善用綠能到2030年不缺電
台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說,「過去這些傳統機組(核電、火力、水力),每天要爬兩座山,一座是白天的日尖峰,一座是晚上的夜尖峰,但是現在白天有太陽光電來幫忙,所以我們現在比較不需要煩惱日尖峰,台電公司要增加燃氣機組佔地小興建速度快,可以跟得上用電快速成長的腳步。」
夏季用電高峰將至 曾文生:善用綠能到2030年不缺電
立委認為,綠能已經是全球趨勢,而台灣不管是風力、水力還是太陽能都頗具規模,透過持續布局綠電,讓台灣電力發展更全面。
炎熱太陽反阻太陽能發電,高緯度的低溫與長日照有另類優勢
我國全力衝刺再生能源,2022年度風電、光電建設大有進展,據經濟部統計,太陽光電是有史以來設置量最高的一年,太陽光電模組設置量達2.52GW,而離岸風電單年度設置量超過1GW,累積188座風力機組。但反推2022年階段性目標,不管是風電還是光電皆未達標。對此,經濟部解釋,再生能源推動為「先慢後快」,目前風、光電成長曲線皆趨平緩,可望如期達成2025年裝置目標。
經濟部統計,2022年度太陽光電模組設置量達2.52GW,有設置量最多的一年。圖片來源:台電提供
趕進度! 2022年光電設置量史上最高
為推動能源轉型,我國積極建設再生能源。經濟部表示,儘管2022年度受到疫情、颱風等因素影響,太陽光電建設成績仍算是亮眼,2022年完成模組設置量共2.52GW,首度達年度設置目標2.5GW,也是有史以來設置量最高的一年。其中2.02GW在年底如期併網,其餘部分預計今(2023)年第一季併網,目前光電模組累積設置量10.22GW。
而為加速光電設置,經濟部也已針對土地、饋線、行政程序等建立推動模式,引導業者進行適當的土地設置。目前已公告2萬公頃漁電共生專區,簡化專區內審查程序,並與農委會合作,推動私有土地公辦遴選廠商。針對熱區併網饋線部分,台電進行9站10線加強電力網工程,於2024年底前可增加5.55GW饋線容量,並推動共同升壓站機制,有效利用饋線容量。目前已核定23案共用容量2GW,使熱區案場可集結併網。
離岸風機累積188座 「風光」發電首度超越燃煤
離岸風電也有所進展,經濟部表示,目前離岸風電已累積188座風力機組,單一年度新增超過1GW的設置量,目前還有風場正在趕工中,努力追回受影響的進度,有部分風場將於今(2023)年併網,如彰芳二期與西島等風場,離岸風電裝置容量將達2.4GW,足足比示範風場的237.2 MW增加近7倍。
經濟部回顧,2016年時,全國風力發電全年發電量為14.6億度電、光電僅11.1億度,但2022年光是1到10月的風力發電(陸域、離岸),就已高達24.5億度電,太陽光電在1到10月,也已有87.6億度電。根據媒體報導,在12月24日中午,風電、光電更首度超越燃煤,光電發電量就約達507萬瓩,風電則全天維持約100萬瓩,風電及光電滲透率高達24.35%,也創今年新高。
離岸風電單一年度新增超過1GW,目前總共設置188座風力機組。圖片來源:沃旭能源提供
累計設置量未達目標 經濟部解釋:再生能源建設「先慢後快」
經濟部提出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0%的政策目標,其中太陽光電設置20GW、離岸風電5.6GW。盤點2022年的階段性設置目標,太陽光電累積裝置量應達11.25GW,離岸風機數應200座以上。然而實際上,光電累積僅10.22GW、風機僅設置188座,皆未達標。
經濟部次長陳正棋在年底(12月28日)公布淨零轉型關鍵戰略時解釋,2022年的風電及光電沒有完全達標,因為再生能源的部屬是「先慢後快」,如風電前期有很多海床調查、基礎建設等準備規劃,才導致前期成果看起來較慢,但後面就會很快了。光電也在初期遇到了一些土地問題,透過跨部會協商,找出新的開發模式,之後也將越來越順利。目前風電、光電的成長曲線皆趨平緩,可望如期達成2025年目標。
對於光電未來的發展,SEMI太陽光電委員會與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,也於去年底(12月30日)共同提出2022《太陽光電公共政策建言書》。呼籲完善太陽光電空間發展規劃、加強政策溝通,並維持躉購費率穩定性和完整性,才能增進產業動能,以達太陽光電永續發展,協助我國達成2050淨零轉型。
請持續關注再生能源資訊網粉絲團網址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OEenergy/
新聞出處:https://e-info.org.tw/node/235831
2022年度光電設置量達2.5GW 創歷來新高
我國全力衝刺再生能源,2022年度風電、光電建設大有進展,據經濟部統計,太陽光電是有史以來設置量最高的一年,太陽光電模組設置量達2.52GW,而離岸風電單年度設置量超過1GW,累積188座風力機組。但反推2022年階段性目標,不管是風電還是光電皆未達標。對此,經濟部解釋,再生能源推動為「先慢後快」,目前風、光電成長曲線皆趨平緩,可望如期達成2025年裝置目標。
經濟部統計,2022年度太陽光電模組設置量達2.52GW,有設置量最多的一年。圖片來源:台電提供
趕進度! 2022年光電設置量史上最高
為推動能源轉型,我國積極建設再生能源。經濟部表示,儘管2022年度受到疫情、颱風等因素影響,太陽光電建設成績仍算是亮眼,2022年完成模組設置量共2.52GW,首度達年度設置目標2.5GW,也是有史以來設置量最高的一年。其中2.02GW在年底如期併網,其餘部分預計今(2023)年第一季併網,目前光電模組累積設置量10.22GW。
而為加速光電設置,經濟部也已針對土地、饋線、行政程序等建立推動模式,引導業者進行適當的土地設置。目前已公告2萬公頃漁電共生專區,簡化專區內審查程序,並與農委會合作,推動私有土地公辦遴選廠商。針對熱區併網饋線部分,台電進行9站10線加強電力網工程,於2024年底前可增加5.55GW饋線容量,並推動共同升壓站機制,有效利用饋線容量。目前已核定23案共用容量2GW,使熱區案場可集結併網。
離岸風機累積188座 「風光」發電首度超越燃煤
離岸風電也有所進展,經濟部表示,目前離岸風電已累積188座風力機組,單一年度新增超過1GW的設置量,目前還有風場正在趕工中,努力追回受影響的進度,有部分風場將於今(2023)年併網,如彰芳二期與西島等風場,離岸風電裝置容量將達2.4GW,足足比示範風場的237.2 MW增加近7倍。
經濟部回顧,2016年時,全國風力發電全年發電量為14.6億度電、光電僅11.1億度,但2022年光是1到10月的風力發電(陸域、離岸),就已高達24.5億度電,太陽光電在1到10月,也已有87.6億度電。根據媒體報導,在12月24日中午,風電、光電更首度超越燃煤,光電發電量就約達507萬瓩,風電則全天維持約100萬瓩,風電及光電滲透率高達24.35%,也創今年新高。
離岸風電單一年度新增超過1GW,目前總共設置188座風力機組。圖片來源:沃旭能源提供
累計設置量未達目標 經濟部解釋:再生能源建設「先慢後快」
經濟部提出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0%的政策目標,其中太陽光電設置20GW、離岸風電5.6GW。盤點2022年的階段性設置目標,太陽光電累積裝置量應達11.25GW,離岸風機數應200座以上。然而實際上,光電累積僅10.22GW、風機僅設置188座,皆未達標。
經濟部次長陳正棋在年底(12月28日)公布淨零轉型關鍵戰略時解釋,2022年的風電及光電沒有完全達標,因為再生能源的部屬是「先慢後快」,如風電前期有很多海床調查、基礎建設等準備規劃,才導致前期成果看起來較慢,但後面就會很快了。光電也在初期遇到了一些土地問題,透過跨部會協商,找出新的開發模式,之後也將越來越順利。目前風電、光電的成長曲線皆趨平緩,可望如期達成2025年目標。
對於光電未來的發展,SEMI太陽光電委員會與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,也於去年底(12月30日)共同提出2022《太陽光電公共政策建言書》。呼籲完善太陽光電空間發展規劃、加強政策溝通,並維持躉購費率穩定性和完整性,才能增進產業動能,以達太陽光電永續發展,協助我國達成2050淨零轉型。
請持續關注再生能源資訊網粉絲團網址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OEenergy/
新聞出處:https://e-info.org.tw/node/235831
政府增訂頂樓加裝太陽能板 賴正鎰籲祭獎勵制度
行政院會上周通過《再生能源發展條例》修正草案,增訂新建建物屋頂要設置太陽能發電設備,鄉林集團(5531)董事長賴正鎰今(19)日表示,鄉林社區早就在頂樓加裝太陽能板,他建議只有民間與政府聯手,比如補助家戶安裝,並給建商新建案2%容積獎勵,太陽能屋頂下方空間應不設限高且不計面積,讓建商規畫公設給住戶使用,必能加速達成屋頂種電,邁向再生能源的綠能新時代。
政府多年前訂出再生能源2025年要達到占比20%目標,2019年4月即針對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進行修法,將再生能源推廣目標訂在2025年27GW(2,700萬瓩)以上,佔全年供電量的20%,同時要求一定的契約容量「用電大戶」,需裝設一定容量以上的再生能源發電、儲能設備,也可以購買再生能源憑證、或繳納代金的方式代替。
賴正鎰表示,台灣缺電是事實,也是嚴重的國家能源危機,眼看政府訂定2025年再生能源20%的目標,僅剩3年時間,但根據經濟部今年五月新公布的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,現在風電與太陽能等綠能比例僅佔14.8%,離原訂目標還有一段距離,綠電太少又太貴,不足以供應台積電(2330)等用電大戶購買。
近兩年來,大量台商回流投資設廠,台積電又要在中科擴廠,台南及高雄設廠,核一廠與核二廠一號機已經除役,台電供電能力到了用電尖峰時間,經常低於法定備載容量15%,也難怪台灣會缺電,備載容量僅剩5%以下,調度不及而產生大範圍區域的跳電,影響台灣產業生產線與民生用電。
他說,世界各國都在減碳,減少天然氣與燃煤發電,所以都反過頭來大量使用核電,核廢料也都已經有新的處理技術,相對也比較安全,但台灣卻反其道而行,要增建天然氣發電機組,他建議應該還是要恢復核四發電,以核能養綠電,才能供電與減碳兩者兼顧。
對於行政院本月8日再通過《再生能源發展條例》修正草案,增訂新建、增建及改建符合一定條件的建築物,屋頂應設置一定裝置容量以上的太陽光電發電設備,賴正鎰說,其實鄉林建設早在去年規劃的新建案,都會在地下停車場規劃電動車充電樁,並早一步為鄉林社區住戶想到樓頂裝設太陽能板,省得將來買房住戶入住後,成立社區管理委員會,還要斥資花費去裝設太陽能裝置。
賴正鎰舉例,彰化員林新建案「鄉林圓頂」,不惜斥資500餘萬元,在兩棟22樓頂樓加裝屋突層空間,各規劃加設一組太陽能板模組,預計將裝設330W太陽能板共132片,平均每月發電約4500度,發電電力相當16個家庭用電需求,目前規劃發電後供給社區公共區域電燈與電梯等供電使用,若有剩餘再考慮賣給台電,增加社區收入。明年的台北新推案也都有規劃在頂樓加裝太陽能板,正在申請綠建築獎勵。
他表示,現在建商在社區中庭,陽台空間垂直增加植栽,或是配合都市計畫審查,在開放空間廣植綠色植物與樹木,營造鄰近社區公園的空間,也是為了符合政府追求的淨零排碳的新政策。但目前太陽能板仍太貴,他認為政府只要願意祭出獎勵制度,比如說給予2%的獎勵容積,太陽能板下面的空間,不設限高度,不計樓板面積,並可以開放給建商規劃公設使用,必定會大大促成更多建商投入配合。
他說,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快速,加速推動碳中和與淨零碳排的宣示與行動,鼓勵企業投入ESG,(環境保護Environmental、社會責任Social及公司治理governance),建立評估企業的數據與指標的新形態,只是台灣現有的減量策略和淨零排放,與現實仍有不少落差,中小企業都在努力跟上政府腳步。
請持續關注再生能源資訊網粉絲團網址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OEenergy/
新聞出處: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7238/6849235